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军备日记4游戏攻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军备日记4游戏攻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苏联军民是如何熬过德军对列宁格勒的长期围困的?
二战中列宁格勒保卫战的胜利,作为一个经典的战争奇迹,是任何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西方列强都无法做到的,与之前的维希法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能够做到在那种极端严酷条件下,顽强坚持了近900天,付出那么大牺牲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靠的是一种民族精神,在那种社会体制的保障下的共同作用才能做到,二者缺一不可!
其实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每一场决战,乃至整场战争都体现了这两种要素的关键做用,是苏联整个国家都具备这种潜质的决定性作用,而不仅体现在列宁格勒一座城。
三大令人恐怖的惨烈磨难长期摧残啃噬,并考验着全城军民坚守的顽强信念:连续两个极端寒冷的严冬;被强敌严密封锁中艰难的物资保障下长期的饥饿;德军轰炸的摧残。这其中的任何一项单独拿出来,当年苏联以外的国家,或者今天我们的想像里都是无法忍受的,但是顽强不屈的苏联军民就依靠着那种民族精神,和社会体制下的人民战争令人无法想像理解的做到了。
战斗民族同仇敌忾的抗敌意志是军民在强大敌人面前,和严酷环境条件下的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力量,在这种力量的支撑下列宁格勒军民,意志坚定的勇敢面对饥寒交迫敌人炮火***,和随时轮到自己的死亡仍然英勇顽强的坚守,没有这种精神意志就根本无法做到,这种长达900百天的坚强战斗,强大纳粹军队仍然无法撼动他们的众志成城。
但没有社会体制的强大卫国就是保家意识形态信念,和全国一致,上下一心,军民一体的这种国家执行力,国民行动力的统筹保障,列宁格勒保卫战光凭拚意志的精神力量,恐怕连一年也无力坚持。那是一场既艰苦卓绝又紧张有序的军民融合的保卫战,军队只需拚死阻击敌人,他们的给养、***、伤员转送、挖堑壕修工事全部又有组织的民众负责;而对列宁格勒的物资运输行动中,军队也只负责任防空等交通保护,主要的运输行动也都是有组织秩序的民众负责。从而在保障了作战的后勤的同时,仍可以最大兵力投入战场,保证了战场兵员的充足赢的胜利。
这是由于当年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全民所有体制,每一位公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是他们自己的,任何一处安危都与自己息息相关,保卫就是保卫自己,人民支援部队作战也是因为部队作战就是在保卫自己,这是在这种国体制下人民支援战争的强大精神力量;而国家从上到下一脉相承意识形态统筹划一的行政体系,以国家行政最有效的保证了国家战争,前线和后方的生活、生产、支援前线各项任务的紧张有序,等于是以全国全民力量统筹配置人力物力的战争资源,应对每一个战场。这两种强大的体制优势,是任何其它社会制度无法具备的,这在我们的76唐山抗震救灾,89兴安岭灭火,98抗洪,汶川救灾重建中,也充分展示了这种体制的优势。
列宁格勒保卫战,如果没有这种体制下的人民宁愿自己忍受饥寒交迫,付出大量生命代价的有序、有效、有力的战场支援,仅靠军队的训练有素,战术组织,战斗意志在那种敌强我弱的作战条件下,能把那些如狼似虎的纳粹大军挡住多久?在那场人类史上最惨烈的苏联卫国战争中,这种体制的保障也是苏联得以转败为胜的最关键因素。
同时这种体制中蕴含的强大综合国力基础因素,也是引起西方极度恐惧,让丘吉尔发表那个臭名昭著铁幕演说的关键因素。而致后来西方以意识形态他们之差别,把这种社会体制视为洪水猛兽,用他们资本政治下的所谓“自由、民主、***”加值观,加上几百年的优先发展成就,来扭曲,抹黑,讹诈这种体制,处心积虑千方百要使其对手放弃这种体制,也是由于他们十分清楚,维护着他既得利益的那个腐朽低效的资本政治体制,既无法抗衡这种社会主义体制对西方底层民众的诱惑,又无法以武力或者发展潜力来征服这种社会主义体制,才让丘吉尔发出那种恐怖的惊呼,制造了一个东西对垒的世界。
背景
封锁列宁格勒,是轴心国为了攻占苏联列宁格勒而实施的军事行动,围攻从1941年9月9日开始直至1943年1月18日苏军才开辟了一条通往城市的狭窄通路,到了1944年1月27日才最终获得解放,共计被围872天。
食物来源
1941年的最后3个月美国租借法案开始对列宁格勒的食物及物资进行供应,同时英国及美国在1942年及1943年护航到摩尔曼斯克的行动增加了这方面的支援力量,对被围困于市内的居民及苏联守军给予支持,从1941年至1942年之后连续的3个冬季,冰封的拉多加湖上的公路被用来减轻市内物资的供应压力。
但德国对列宁格勒的轰炸及炮轰从1941年8月开始就一直持续。1942年5月17日国际海军K舰队(包括芬兰、德国及意大利海军舰艇)部署在拉多加湖,在巡航行动中,K舰队切断了在湖南部对列宁格勒的物资供应线。
1941年至1942年间的冬季,在872天的围城战中,当所有雀鸟、老鼠及宠物被生还者吃光后,城内甚至出现人类同类相食的情况,列宁格勒警察因而组成一个特别师以阻止人类同类相食的情况发生。
▼1941年,列宁格勒市内大教堂上的高***
为期872天的围城战破坏了公共设施、食水、能源及粮食供应,导致列宁格勒地区空前的大饥荒,造成最多150万人死亡、140万以上的平民及士兵撤离,其中很多在撤离时死于轰炸及饥荒。列宁格勒其中一个墓地就埋葬了500,000名围城战的遇难者。
从政治上讲,圣彼得堡由彼得大帝于1703年5月27日建立,在1712年至1918年期间为俄罗斯帝国的首都,并为帝国三次大革命——第一次俄国革命、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中心。一战爆发后,圣彼得堡为因应当时“去日耳曼化”的风潮而改名为“彼得格勒”;在列宁逝世后又改名为“列宁格勒”。这里曾经是苏联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普希金将其称为俄罗斯“面向西方的窗口”,所以苏联对其是十分重视的。
▼沙皇彼得一世1838年肖像
从地理来讲,圣彼得堡是波罗的海舰队的根据地,也是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唯一军港;然而俄罗斯海军一旦从圣彼得堡出港,会面临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瑞典、丹麦、波兰等国北约军队的围堵,相较于莫曼斯克与海参崴等少有敌人威胁的港湾,不适合以海军力量进行突破,故俄罗斯为了控制波罗的海,必须保障圣彼得堡的出入通道安全。
苏德战争爆发时,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拥有人口250万,被围困900天,遭到无数次轰炸袭击和大火,全市的三分之一人口被饿死或者冻死。列宁格勒的顽强不屈书写了现实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布尔什维克的发祥地列宁格勒如果失陷,苏联将会失去十月革命的象征,而一个民族如果对崇拜的偶像被打碎,那么这个民族的抵抗意志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列宁格勒在苏联领土的边缘,没有莫斯科那样的战略纵深,德军北方集团军群企图在4个星期内征服列宁格勒。***希望可以快速占领列宁格勒后可以快速迂回增援莫斯科的德军,这也意味着列宁格勒如果能成功拖住德军,可以减轻莫斯科的军事压力。
列宁格勒遭遇100多万北方集团军群的围困,面对严峻的形势,列宁格勒市民踊跃参军。保卫列宁格勒由北方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组成,苏军的战略意图是在列宁格勒牵制和消耗德军,朱可夫的命令是要么死守,要么牺牲。苏军的第一道防线设置在距离列宁格勒的卢加地区,第二道防线设置在20公里处的加西亚地区,第三道防线设置在市郊区,在各据点建立纵深梯次防御。
在列宁格勒的各道防线上,每天都有市民自发帮助苏军建设军事防御工事,在短期内挖成了600公里的反坦克壕沟,建成1万5千个火力点,还在市内建生35公里的街垒。他们拒绝撤离列宁格勒,因为这里比后方更需要他们,与列宁格勒共存亡。
德军兵分三路进攻列宁格勒,苏军虽然奋勇抵抗,但是列宁格勒通往外界的铁路和公路被德军封锁,只有拉多加湖的水路与北方沟通。被合围的列宁格勒急缺粮食,德军在空袭中炸毁了储存粮食的仓库,大量粮食在大火中被焚毁。这很快就带来了市内的饥荒。
列宁格勒的粮食供应标准一降再降,每个人每天的口粮只有125克,只能维持基本的生存。即使是纤维素做成的面包也需要燃料做熟了才能食用,而为了节省燃料,列宁格勒人把面包搅拌成糊状后在烤熟。列宁格勒市民为了让前方的战士能够吃饱,口粮都是省着吃。而前线的战士为了不让市民挨饿,要求削减他们的口粮标准。这也体现了列宁格勒保卫战中的军民鱼水情。
列宁格勒被围困期间,共有60万人被饿死。常常出现死人还没有埋葬,那些送葬的人就倒下了。尽管饥饿和寒冷时刻都在威胁着这座城市,但是列宁格勒人民仍然英勇不屈,他们唯一的要求是活下来的人要与德国人战斗到底。
战后的人无法理解列宁格勒是如何凭借那么点口粮是如何坚持活下去和继续工作的,这在生理学上无法解释。从幸存下来的人口里得知,他们的动力是都想看到德国覆灭,这来源于对德国的仇恨,谁都不愿意带着遗憾离世。列宁格勒人在围困时要每天工作16小时,直到倒下去为止,那年冬季莫斯科会战的消息传到了列宁格勒,让居民看到了希望,他们对胜利的信心之外一无所有。
德国的进攻受阻后, 面临最大的敌人是列宁格勒的严寒。德国战前准备不充分,御寒保障不到位,导致很多士兵冻伤冻死,拖延了进攻列宁格勒的时间。而在另一端,列宁格勒由于寒冷的天气,致使湖面海面结冰,而给外面的物资可以通过冰面运送到列宁格勒。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军备日记4游戏攻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军备日记4游戏攻略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